主题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作风建设”

发布时间:2025-04-15 10:13

 彭 恋 学习时报  

 党的作风和形象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关系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供了锐利思想武器,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打铁必须自身硬”的底气和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深入学习和领会这些重要论述,对于进一步增强在新征程上持续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定力、养成习惯,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012年12月7日—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工作时强调,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最重要是要抓住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核心问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人民群众有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只有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之力。党员干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想一想是不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是不是有助于解决群众的难题,是不是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把群众的呼声作为作风建设的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作风建设的第一需求,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体察实情、解剖麻雀;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从群众的呼声中寻找问题根源、求解问题答案;带头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基层治理、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担当作为、服务群众,以扎实作风把广大群众紧紧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 

2014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强调,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抓作风建设,就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重点突出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加强道德修养。信念是本,作风是形,本正而形聚,本不正则形必散。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讲,能不能解决好作风问题,是衡量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对党和人民忠诚的一把十分重要的尺子。作风建设不能简单就事论事,要举一反三,透过作风看党性,在解决作风问题的基础上解决好党性问题。要把加强党性锻炼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把牢理想信念“总开关”,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坚持立根固本、标本兼治,经常对照党章党规党纪,检视自己的理想信念和思想言行,常掸思想灰尘,增强拒腐防变能力;站稳党性立场,坚持从小事小节加强修养,严以修身,正心明道,防微杜渐,时刻保持人民公仆本色,在关键时刻让党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

 2014年6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执政党如果不注重作风建设,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就有失去民心、丧失政权的危险。我们党作为一个在中国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对作风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古往今来,众多政权兴衰更迭的实例反复印证着作风与民心、政权稳固之间的紧密关联。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一旦不正之风肆意蔓延,党员干部脱离群众、以权谋私、贪图享乐,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如何厚植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是必须解答好的永恒课题。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在前进道路上仍面临着许多难关和挑战。越是任务艰巨、挑战严峻,越需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以攻坚克难、迎难而上的政治勇气,直面矛盾问题不回避,铲除顽瘴痼疾不含糊,应对风险挑战不退缩,在国际风云变幻中赢得历史主动。

 2016年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强调,我们着眼于以优良党风带动民风社风,发挥优秀党员、干部、道德模范的作用,把家风建设作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重要内容,弘扬真善美、抑制假恶丑,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推动社会风气明显好转。风成于上,俗形于下。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作风历来是引领党风和社会风气的重要风向标,是人民群众观察党风的重要窗口。只有带头身体力行,以上率下,才能形成“头雁效应”。各级领导干部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过好“亲情关”,防微杜渐,以身作则管好配偶、子女,本分做人、干净做事;保持健康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实实在在做人做事,慎独慎初慎微,自觉接受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监督;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不能贪图享受、攀比阔气,把廉洁修身、廉洁齐家落到实处,做家风建设的表率,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2018年12月25日—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直面党内存在的种种问题和弊端,从制定和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破题,解决了新形势下作风建设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推动了党风、政风、社风好转。八项规定一子落地,作风建设满盘皆活。新时代以来,我们党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从作风建设特别是整治党内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突出问题抓起,从小抓起、以小见大、以小带大,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以作风建设新气象赢得人民群众信任拥护。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没有休止符,党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要始终坚持零容忍,把中央八项规定作为铁规矩、硬杠杠,念好“紧箍咒”,督促党员干部“勿以恶小而为之”,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树牢正确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始终保持严的基调不动摇,持续纠“四风”树新风,紧盯顽固性反复性、隐形变异问题,以滚石上山的劲头、爬坡过坎的勇气,推动风腐同查同治相互促进,保持定力、寸步不让,深化整治、见底见效;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继续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不断巡堤检修、培土加固,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2021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风险越大、挑战越多、任务越重,越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以好的作风振奋精神、激发斗志、树立形象、赢得民心。领导干部的作风直接关系党内风气和政治生态,关系民心向背,决定着党的群众基础。历史和现实有力证明,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我们的事业就会蓬勃发展。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只有把洁身自好作为第一关,练就过硬作风,才能真正做到徙木立信,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必须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时刻自重自省,严守纪法规矩,从小事小节上守起,正心明道、怀德自重,以内无妄思保证外无妄动;守住守牢拒腐防变防线,始终保持对权力的敬畏感,培养健康情趣,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摒弃私心杂念,戒除急功近利,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真抓实干、善作善成,奋力跑好历史的接力棒,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2025年4月14日第3版